世界卒中日丨正视卒中,可防可治 |
时间:2020-10-29 01:54:01 |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 图片来源:国家卒中中心 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GBD)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 ,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一生中每5个人大约有2个人罹患卒中。此外,卒中也是我国疾病所致寿命损失年的第一位病因。 《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 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这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人寿命损失年数达到2633,几乎是排在其后的缺血性心脏病与肺癌引起的寿命损失之和。 脑卒中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图片来源:国家卒中中心 如果您身边出现疑似脑卒中的患者,请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记下症状出现的时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图片来源:国家卒中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了“卒中急救地图”APP和微信公众号,民众通过APP或公众号,可详细了解卒中防治和急救知识,明确获知身边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位置、联系方式等。 信息来源:国家卒中中心 卒中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类。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酒精摄入、饮食、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心理因素等。来自全世界32个国家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90.7%的卒中与以上10项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相关。对于我国人群,该10项危险因素与94.3%的卒中发生有关。日常生活中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数据来源:《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 在众多可干预性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占比最高,为35.62%。因此,控制血压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列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定义Hcy水平10 μmol/L为临界值(2018年修订为15 μmol/L),此类高血压也可以简称为H型高血压。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基线数据表明,我国高血压中H型高血压比例约为80.3%。《H 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6)》明确指出:”MTHFR C677T基因型是冠心病与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条件的单位应该进行基因检测,以帮助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适用人群 医体融合,预防卒中
今年“世界卒中日”中国的宣传主题是“医体融合,预防卒中”,倡导防治卒中需要科学运动与医学防治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编写组.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7(005): 272-281. [2] Maigeng Zhou, et al. Mortality,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2019, 10.1016/S0140-6736. [3]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8).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19(01): 6-49. [5] 李建平, 卢新政, 霍勇,等.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 024(002): 123-127. END 关于尊龙凯时 尊龙凯时(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3年6月,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医疗产业园,下设尊龙凯时(北京)医学检验实验室、江苏尊龙凯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熙睿诊所三大分支机构,在北京及江苏省中国医药城拥有2100 m2专业医学检验实验室和近4000 m2专业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基地。 公司首席科学家惠汝太教授是中国分子心脏病学开创者,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副院长兼高血压中心、分子医学中心主任。在心脑血管精准医疗领域,尊龙凯时团队长期与阜外、宣武等国家级医学中心合作,服务于临床诊断与科学研究,为20万国人提供了遗传基因检测服务,建立了20万人的“遗传性心脑血管疾病基因型-表型数据库”,综合使用高通量测序、荧光定量PCR、质谱、化学发光等前沿检测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心源性猝死、早发冠心病、年轻高血压、癫痫、阿尔茨海默等心脑血管重疾的分子诊断及遗传咨询,并为氯吡格雷、叶酸、降压、降脂等近200 种常用药物,提供个体化用药的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对制定相关临床指南、技术规范及标准品生产作出了贡献,开发出的20余项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设备及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已获批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是中国心脑血管精准医疗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