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丨精准测量 有效控制 健康长寿 |
时间:2022-05-17 09:11:21 |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22年的今天是第18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为: 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2021年8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Worldwide trends in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progress in treatment and control from 1990 to 2019: a pooled analysis of 1201 population-representative studies with 104 million participants显示,从1990年到2019年,30-79岁患有高血压的人数,从1990年的3.31亿女性、3.17亿男性增加到6.26亿女性、6.52亿男性,数量增加了近一倍。 我国的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2.45亿,占比70%以上,令人血压飙升。 定期自测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设备 图片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要有高度合适的座椅和桌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手指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电子血压计使用期间应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袖带过窄或缠得过紧测的血压会偏高;袖带过宽或缠得过松测的血压会偏低。 袖带气囊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常规袖带长22~26cm,宽12cm,上臂臂围大者(>32cm)应换用大规格袖带。 图片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家庭自测血压程序 1. 测量前半小时不吸烟、饮酒或喝咖啡,排空膀胱,至少休息5分钟; 2. 测压时患者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 3. 坐位,双脚自然平放(不交叉),用手触摸肘窝,找到肱动脉跳动处;将袖带的胶皮袋中心置于肱动脉上(袖带只可裹裸臂或单层衬衣),袖带下缘距肘线2~3cm,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袖带中心与心脏保持在同一高度。 4. 计算家测血压值:每次连续测量血压2~3遍,每遍间隔1分钟,取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因为第一遍测量的血压值往往因突然加压刺激而偏高。 5. 在血压值记录表上做好血压监测结果记录,交给医生。 图片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家庭自测血压的频率和测量习惯 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的患者: 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建议连续测量家庭血压7天,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 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 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不适合家庭血压测量患者: 某些心律失常,如房颤,频发早搏的患者;精神高度焦虑患者。 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固定的测量习惯 图片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动态血压检测 通常白天每15~20分钟测量1次,晚上睡眠期间每30分钟测量1次。应确保整个24小时期间血压有效监测,每个小时至少有1个血压读数;有效血压读数应达到总监测次数的70%以上,计算白天血压的读数≥20个,计算夜间血压的读数≥7个。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24小时、白天(清醒活动)、夜间(睡眠)SBP(收缩压)和DBP(舒张压)平均值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数值。 降压达标是关键 降压达标好处多 可减少15%-30%的心肌梗死 可减少40%-50%的脑中风 可减少50%的心力衰竭 降压要点要牢记 早降压,早获益 降压达标,最大获益 长期达标,长期获益 降压目标要实现 图片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规范治疗 定期随访 01长期治疗 目前还缺乏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 只有通过长期治疗,才可能使血压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预防靶器官损害和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02定期随访 要坚持定期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观察降压疗效,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会获得好的疗效。 血压未达标者,建议每2-4周随访1次。 血压达标者,每3月随访1次。 当高血压患者出现下述临床特征时需警惕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1、发病年龄一般为20~40岁; 2、临床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使用2~3种甚至更多降压药仍效果欠佳; 3、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通常较严重; 4、家族聚集性发病,但部分患者可为散发。 高血压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高血压风险的30%~50%归因于遗传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其终生患高血压风险4倍于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8] 惠汝太, 孔涛, 赵晟, 等. 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 39(1): 2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