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在线 |【精心一小时】 第8期 心肌病基因诊断报告解读(一) |
时间:2022-08-31 14:49:08 |
近年来,随着我国精准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颁布,基因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显著提升。2022年伊始,华医心诚医生集团与尊龙凯时(北京)医学检验实验室联合精心打造以“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为中心的系列性专题直播讲座【精心一小时】,全年计划开展12期(1期/月),旨在将基因诊断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临床实践有效衔接和互为应用,从科研探索,临床诊断等方面为国内临床医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日前,第8期直播邀请到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惠汝太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田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姜萌教授、尊龙凯时(北京)医学检验实验室首席医学官侯青博士围绕“心肌病基因诊断报告解读(一)”展开研讨。 本次直播中,侯青博士首先就基因检测发展历程、现阶段对遗传性疾病的认识、基因突变类型、染色体/基因序列检测方法、心肌病基因检测方法的选择、NGS基因诊断报告的内容/质控、基因变异致病性的判定原则等干货内容展开讲解。 对于临床医生对基因序列检测方法的选择,侯青博士分享到: 1、目前基因检测主要提供的是基因组序列信息。基因突变分为三个水平来描述,分别为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结构水平和基因水平。现在基因测序一般检测的是涵盖碱基改变、小片段的插入和缺失、基因组结构改变的微小突变。碱基序列测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一代测序(Sanger法测序)、Panel测序检测、全外显子组检测(WES)和全基因组检测(WGS)。
2、临床医生在心肌病基因检测方法选择上,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熟悉病史、临床家族史、对临床特征进行详细的分型之后再选择。 3、一份可靠的基因检测报告,首先要保证检测数据可信、分析有据和结论有用。基因检测报告必备内容:受检者的基本信息、受检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家族史、请检疾病目标、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平台、目标基因列表、基因测序数据结果、Sanger法验证、基因变异致病性分析、基因诊断结论、基因变异家系分析、临床遗传咨询建议、基因测序质量报告。 直播中,对于疑似心肌病的患者,惠汝太教授、姜萌教授和田庄教授均建议采用大Panel检测或尽量往大的方向去检测,因为全面、尽早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提示预后,做到不漏网;找到先证者的致病基因,可以直接对先证者家系成员进行针对性的基因检测,无需反复检测。 另外,姜萌教授补充到:以目的为导向,患者更关心的是基因检测完成后,有什么帮助,是否能直接对接药物?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已确诊,需要考虑患者是野生型,还是突变型,这时候会倾向选择小panel。但是除此之外,大panel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预后,全面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田庄教授补充到:从医生角度来讲,查清楚病因是必要的,建议要尽可能往大的方向去检测,包括大panel和全外显子检测,这对于疾病的研究,理解疾病表型是非常有用的。 直播中,侯青博士还分享了一个具有10年肥厚型心肌病病史的53岁男性患者,左心增大。无明确的家族史,父亲因为肝病去世。患者于一年前,EF值下降并出现心律失常。超声显示左室大,EF值是54%,室间隔肥厚。心电图显示左房异常。CTA显示左室肥厚型心肌病,出现瘢痕。磁共振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左前降支中段深心肌桥。 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发现患者携带以下5个基因上的罕见变异:MYBPC3(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PRSO1(易栓症致病基因)、TTR(心肌淀粉样变可疑致病基因)、PKP2和TNNI3。 针对上述案例,田庄教授讲到:基因检测提供了检验线索,建议患者增加PYP显像,用现有的脱离基因的办法来证实此变异是否为致病变异。姜萌教授建议患者关注磁共振图像,综合判断临床症状和突变,以及在影像学上,心脏表型和突变间的关系。惠汝太教授补充到:变异不一定都是致病的,警惕多个变异会导致同一类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以采用家系共分离确定致病基因并关注基因突变的外显率。 直播的最后,专家们分享了面对复杂心肌病患者的经验与感受。其中,田庄教授分享到:复杂心肌病是很复杂,但是也可以根据临床表型简单化,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在基因层面上,搞清楚疾病的发病机制,对于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短短一个小时左右的直播吸引了众多中国心血管领域医疗专家共同在线聆听并参与学术讨论,直播间的专家们更是讨论的意犹未尽。此次直播讲座为国内心血管疾病走向精准诊疗展开新的篇章,华医心诚医生集团与尊龙凯时(北京)医学检验实验室两大集团的战略联手必将为基因检测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带来颠覆性革命。 已直播讲座: 下期话题 心肌病基因诊断报告解读(二) |